藏在獨立後面的影子—記南方影展亞洲獨立製片單元  聞天祥

前年年底,隨個紀錄片學術訪問團造訪中國大陸,對岸一位權勢不小的官方電影人士,一聽我們問起「獨立製片」,彷如洪水猛獸,連稱大陸沒有獨立電影這種東西。
然而就在這場拜會後的晚上跟一位北大學者聊到,一群在咖啡廳放電影談電影的年輕人搞了個獨立影像展,不過沒幾天就被勒令停止,最後賈樟柯的【站台】還是在露天環境與天寒地凍的情況下放完的,但所有參與者、包括看電影的觀眾都興味盎然地彷彿幹了件大事。
不過到今年,從河北到南京,似乎都看得到「獨立影像展」這樣的招牌旗幟隨風飄揚。儘管對「獨立」這兩字大有意見的人還是不少,但蠢蠢欲動的姿態似乎暗示了一個風潮誕生的可能。
無論是台灣慣稱的獨立製片或大陸那廂的獨立影像,其實都沒什麼好可怕的。所謂「獨立製片」,在國外,是指相對於具有「垂直整合」能力的大型電影公司而言的個人或小公司製作;如果從這個標準來看台灣,大概絕大多數影像作品都可冠上「獨立」二字。不過在中國大陸比較特別,由於他們的電影在拍攝前後都有嚴格的審批作業,不經過這關,當然就拿不到公家資金也沒有公映機會,這些體制外的就叫做「獨立影像」了。
賈樟柯可說是中國獨立製片界的一位明星級導演。他以【小武】一鳴驚人,再以【站台】展現了從小人物遭逢寫大歷史變遷的能耐,於是第三部長片【任逍遙】不僅得到法國、日本、南韓的資金,等於從地下轉為公開,更堂皇步上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的紅地毯。
賈樟柯的電影幾乎都以山西為背景,一群固定的創作班底也讓他的作者風格更易辨認。【任逍遙】看似在描寫無所事事的男孩尋常卻又坎坷的愛情故事,實則反映了年輕人也在國家隨世界政治與經濟局勢不斷改變身段的變化裡,逐步朦朧、迷惘的過程。冷靜、客觀中,有種不被粗樸形式所遮掩的細膩敏感,韻味無窮,充滿大將之風。
和台灣一樣,尋求外國資金也成為大陸新銳導演的共通意向。只不過台灣是鑑於國內製片環境的萎縮和惡劣,中國大陸則是得以免於審批制度的箝制,但代價則可能是不得公映,而成為更名符其實的「地下」電影。
去年我在捷克卡羅維法利影展因拾獲一張觀影證而結識一位大陸導演,整個影展只有我們兩個講中文,因此快速打開了話匣子。提到自己的影片在「廠」與「黨」的眼中不獲重視,連帶影響了所謂電影市場的能見度,讓他也考慮朝老同學劉冰鑒的路線走走看。
劉冰鑒描述一個女人因走投無路而靠著一副好嗓子當哭喪孝女的電影【哭泣的女人】,去年也入選坎城影展的「一種注目」單元。飾演哭喪婆的廖琴也大獲好評。一場得知丈夫逃獄身亡、忍不住在工作中為丈夫為自己哭得肝腸寸斷、卻被喪家以為表現淋漓盡致而不住打賞的結尾戲,集通俗劇催淚功能與黑色喜劇的幽默於一爐,令人難忘。
【哭泣的女人】也是有來自法國、南韓、以及加拿大等國的資金。不過相較於【任逍遙】的海外金主要是看好賈樟柯未來可能躍居國際要角的作者風格,劉冰鑒獲得的垂青,則是建立在他所提供的民族色彩(中國內陸)、奇觀題材(職業哭喪)與不至於太過艱澀的敘事語言。但無論前者或後者,幾乎都已成為大陸電影工作者試圖尋找海外資金參考的範本。
相較之下,商業電影猶算蓬勃的香港,獨立製片除了有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外,也有像「影意志」這樣的組織,推廣和發行香港的獨立製片。
其中,麥婉欣的【哥哥】接連在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單元、香港電影節、全州影展獲獎的成績,無疑對香港獨立製片打了一劑強心針。影片描述香港的弟弟透過一張哥哥從青海寄來的明信片,展開了一場尋兄之旅,沒找到哥哥,卻接連碰到與哥哥接觸過的人,反而更加真確地感受到哥哥的生命與存在。麥婉欣在首部劇情長片展現了人景交融的詩意手法,對於香港與中國、中國與藏族這幾者間看似親密又疏離的關係,也有曖昧的隱喻。
洪榮傑導演的【天使】則是描述因為同志身份曝光而被逐出家門的男主角,暫住好友那裡,表面上有女友的好友卻因為他的到來,而激發了自己對性取向的好奇。影片拍得有點簡單但清新,像是一場啟蒙經驗的回顧,溫柔抒情的筆調令人聯想到台灣的【雨後的天空】(楊孟儒導演)。而男主角林一峰還包辦了影片的配樂及歌曲,也成了另類偶像。
今年甫於香港電影節面世的【福伯】則是黃精甫、李公樂共同執導的作品,香港人所謂的「福伯」是指在殮房當聽差,協助法醫操刀解剖的人。本片的敘事分別由三個與死亡有關的角色個別帶出,包括帶領我們目擊剖屍過程,認識殮房軼事和禁忌的福伯,一個目送親人逝世的黑社會殺手,還有一個在監獄內聆聽死囚臨終心聲並為他們準備最後一餐的廚師。三個人物個性迥異卻又殊途同歸,構成這部在血腥、怪異之餘,又帶有壓抑氣氛的作品。雖是獨立製片,卻得到廖啟智、黃秋生、曾志偉三位香港影帝級人物跨刀演出。
上述這些作品都是本屆南方影展「亞洲獨立製片」單元的參展影片,其實更準確一點的說法,應該是華語(華人)獨立製片。至於台灣部分的作品,例如鄭文堂以原住民傳說及童心童語構成的兒童電影【風中的小米田】,或是三位年輕導演接力合作的【三方通話】,則被擺在另一個叫做「台灣電影新勢力」的單元,與之對望。
但在這樣的規劃下,卻出現了一部似乎被錯置的影片【假裝沒感覺】,這部大陸女導演彭小蓮以上海為背景的作品,構想是來自於一篇中學生的作文,劇情則描述了面對一家之主的外遇,一對母女搬回娘家暫住,為了尋找個落腳處,作母親的又急忙改嫁,但混張床睡的結果,卻沒替母女換來快樂或滿足,反而是在最後兩人毅然選擇相依為命後,才找到她們的尊嚴與未來。這部電影請來台灣知名攝影林良忠掌鏡,大陸的夫妻檔演員呂麗萍、孫海英主演,並由「上影廠」出品,照理來說,並不屬於獨立製片的範疇。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得到台灣製片人徐楓的肯定,而有投資彭小蓮「上海三部曲」的第二部【上海人家】的打算!
回到獨立製片這四個字,華語電影界對它的理解和詮釋依舊紛雜,不過已有愈來愈清楚的共識是獨立製片往往反映了主流電影的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藉此更自由而開放地打開影像視界,而不見得只是粗糙、叛逆的代名詞而已。然而獨立製片會不會像大陸導演張元說的「只能像手抄本在小圈子裡流傳」?影展,提供了一個公開而有尊嚴的放映管道,接下來如何繼續與不同的觀眾撞擊、對話,才是這些堅持獨立精神的作者和作品在選擇了這樣的生產、創作方式後,繼續要面對的課題。

 
  南方影展競賽 高雄場 歷屆南方影展資料 購票須知 台南場 我不在家,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