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南方影展:迎向衝擊與逆襲

且讓我們放下南方影展居然撐了19年之久這檔事。

今年影展競賽,多了幾個「新」的項目。除了【南方獎–全球華人影片競賽】第二年將劇情長片獎獨立出來,還新增了「台南影像獎」。而今年前期影展的宣傳重頭戲,更是落到主視覺競賽上。往年慣例以邀請設計師的方式進行,今年改為主視覺競賽,影展成本雖然增加,卻因此而得見更多國內外新銳設計師的精彩作品出現。

「新」,一直是南方影展自詡努力的目標。2012年因預算因素與國片映演管道增加,南方影展轉型以「獨立電影」為策展目標,希冀挖掘更多國內外華語新銳導演,同時以非商業導向的電影作為核心精神,影展面臨數次的變革。例如,為打破類型限制而改為不分類獎項給獎。因預算縮減而重組觀摩單元為小而美的觀摩嚴選。競賽入圍不分影片類型而改以議題、影像美學等方式重組為單元。至此,「新」,就影展團隊的感受而言,說是努力不仿說是一個適應的過程罷了。

面對新時代觀影習慣的改變、觀眾對影片的期待與影展策展方向的落差、影展預算與成本間通盤考量等等。一如國內大多數公益藝文團體,南方影展從未能脫離這個掙扎過程。貧窮不只限制想像,還可能令人灰心喪志;現實是沒有經費就沒有工作人員,少了工作人員要怎麼產出完整的規劃與宣傳,結果是觀眾數與票房的增加有限。然而,南方影展面臨的轉型是必然的,早期北部藝術電影向南行的使命早已卸下,而一肩欲扛起的「華人獨立電影」發聲地,又難免遇上曲高和寡的批評。這時,影展的「適應」二字,便很難令身處其中的人笑得出來。

十九年來,南方影展一個影像平台,以觀摩、競賽影片、影人一同相聚,許觀眾一個社會當下的微觀真實。期許這些影像,為觀眾帶來更多元的思考、同時留下為未來而準備的記憶。今年,幾個掛上「獨立」二字的藝文活動相繼倒下,南方影展明年將迎來二十歲。如果說,策展團隊認同藝術本質,一部分在於對世界的真實揭露,那麼或許各位觀眾不仿接受我們的建議,將影展也看成是一個集體作品的未竟進行式。在這個島上,南方影展能拚出什麼樣的未來,又將如何完結,就讓所有曾經參加過南方影展的影人與觀眾,自己來評價。

南方影展策展團隊,期許自己仍能堅持走在「新」的浪潮上。艱辛沒問題,但使願無違。

2019 南方影展策展團隊

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承載著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渴望。科技被創造、發展、壯大,從開始始於便利功能,現今已經被賦予另一層不同的意義,追求對未來的想像也更如脫韁野馬般傾瀉而出。以異迴的姿態展現在生活裡,漸漸難以被辨明,難以從生活切割,像生物般在人性孕育下不停成長,卻也越發難以控制,時而反客為主造成預料外全面性的影響。

​在極高速度的環境變異下,究竟是科技亦或是人性本身讓時間洪流的浪越拍越快、越捲越大,19 年的時間裡,透過鏡頭,不只旁觀,同時更鑿刻出深具劃時代性的痕跡。環境變化的速度力量劇烈,而“獨立精神”自始從一而終,未來也將難以被徹底淹沒,甚至發展出相應大幅度變換的面貌,準備為下一場行動蓄積能量、伺機而動。

主視覺設計 高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