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名2022南方獎紀錄類的一百多部影片中,發現紀錄片對真實表現的形式樣態越來越自由奔放,屢屢觀察到內容相契合的新影像語言。
台灣動畫產業仍在刻苦爬升期,即使是動畫大老也要傾注全力才能一窺動畫長片製作的真實面目。近年因文化部策略轉向影集,想躋身全球知名的串流平台,部分公司或工作室轉作影集式內容。好消息是製作動畫長片/動畫影集/線上與手機遊戲/內容網紅等,需要的技能非常分眾,所以創作者能從觀賞的載體到說故事的節奏以及製作成本做非常彈性的選擇。業界的隱憂是部分擁有動畫技術的作業人員仍在轉型成創作者的探索期,反之創作者也未必擁有精湛技術的追求,所有成果在全球競爭下一目了然。
在作為關懷華人世界邊緣、爭議、多元與在地議題影像的平台—南方影展的「實驗類」項目中,今年初審階段共收到共78件影片,而創作者選擇實驗片這個類別,勢必是認為自己的作品符合了不論是實驗的精神或形式;既然「實驗」一詞可以被實踐在拍攝方法、敘事架構、物質性的材料實驗等方向,因此在這些優秀的影片當中遴選作品則成了一個不斷試圖定義、影像美學、形式突破之間擺盪的旅程,同時也樂見創作者們持續在這條路上探索有趣的影像生產方法。
書寫評審觀察,一方面像是個總體檢,另方面也能讓大家互相漏氣求進步,我相信會是整個領域持續往前進的動力之一。這是文學界的優良傳統,只是文學以外,比較不常公開來談。公開的媒體報導,不知道是評審不想得罪人,或是文化線記者的自動過濾,常常最後只剩下年年適用的場面話語(什麼死亡之組或是遺珠遍地)。而真正的好壞評斷,最後就只留在行內人彼此間的 small talk 流竄,我們也就愈發不瞭解平常沒在交流的其他人想的會是什麼玄機。
本文呼應南方影展今年的主題「末世新生」,原先希望討論在女性創作作品的觀察上,卻發現今年入圍南方獎的女性作品,對於影像都有獨到的詮釋和處理方式,因此集中討論文中五部電影作品,筆者無意斷然從中理出什麼傾向或結論,僅可檢視一個屬於當下的切片,邀請觀眾一同觀賞並思考其中「弱」而「破」卻充滿可能性的影像美學。